什麼都送 物流改變生活
「物流」對一般民眾而言仍屬陌生,但產業經濟發展,是促進物流發展的主因之一,早年物流是因軍事後勤演變而來,至今物流也成為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關鍵之 一。隨著需求的改變,「物流」因運送次數的增高及要求即時服務,物流中心更結合了訂單處理、倉儲、揀貨、配送和流通加工於一身。物流中心因流通加工或進出 貨用地面積相當龐大,出貨時間要求快速、準確,加上高庫存回轉率的需求,迄今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正推動著傳統零售業產生重大變革。
物流中心依成立的背景,大致可分為:製造商物流中心、批發商物流中心、零售商物流中心、貨運業者物流中心等類型。而國際物流中心的型態則可分為傳統、轉 運、直接、國際配送等系統,包括供應商將貨物送至各國物流中心,顧客直接向國際物流中心訂貨,物流中心將負責該國貨物之倉儲及配送;供應商/出口商保有存 貨、處理訂單及理貨功能,各國顧客直接向供應商訂貨,貨物經由該國物流中心轉運後,配送給顧客;供應商直接由所在國家將貨物送至各國,而不在各國設置物流 中心進行配送;在數個國家設置依國際性物流中心,以統籌鄰近國家訂單、倉儲及配送。
國際物流包括貿易、陸運、海空運承攬、貨櫃、報關、航空及船運等業者。不過,物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包括人才缺乏、土地空間取得不易、交通易壅塞、相關法令不足、與電子商務的結合等。
為讓台灣在國際物流競爭力中邁大步,在「國際物流競爭力策略分析與發展研討會」中,多位產官學研代表都對我國國際物流發展持高度期許,並希望關港貿單一窗 口中央資料庫能符合OpenData及BigData國際趨勢,提供政府相關部門及國際物流產業依據貿易量、載運量、運輸載具、貨物種類、貨物流向等各構 面的常態性統計分析,以助於政府及產業的政策擬定參考。
國際物流競爭力常用的LPI(物流績效指標)、DB(經商環境)及ETI(促進貿易指標)等三項參考指標中,仍以LPI為主要參考指標,透過標竿分析法解析LPI國際六大指標中,台灣較為落後,我國可以找尋精進改善的空間。
由於國際貨物流向主導權不僅是運輸物流本位或機場港口硬體設備所能決定,須由前端商業貿易模式的買賣雙方開啟,因此台灣須藉由參與國際及區域貿易活動,並爭取多邊貿易及賦稅的優勢,讓台灣在國際物流競爭力有大躍進機會。什麼都送 物流改變生活